作为全国昆剧界唯一入选终评作品,上海昆剧团全本《牡丹亭》将于10月4日至6日在四川成都东安湖大剧院亮相,角逐我国舞台艺术最高政府奖——文华奖。连日来,上昆正在专业剧场内排练合成,精细研磨剧目呈现的细节和亮点。确保连演3晚总计约8小时的演出,能够持续呈现“诗性写意”的中华美学精神。
中国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曾经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亭》。”自该剧本诞生400多年以来,“牡丹亭”一度成为昆曲的代名词,是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而上昆建团47年以来,对《牡丹亭》进行了十余次的演绎、提炼与打磨,为如今全本创作和呈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因而,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上昆是当前唯一有能力复原、再现、演出全本《牡丹亭》的专业院团,并对这部剧目进行了尽可能完整的传承且具备当代审美和中华美学精神。
2022年起,上昆以“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精神为指引,探本溯源、钩沉史料、沉心细磨,以今人视角,讲古典精粹,推出全本55出《牡丹亭》,通过上、中、下三台大戏的体量,展现了古典经典的当代回归。导演郭小男携手主创团队,推进该剧编导演以及音乐、舞美等创作要素的优化组合。上海昆剧团国宝级老艺术家岳美缇、蔡正仁、张静娴、计镇华、刘异龙、张铭荣、李小平担任艺术指导。上昆“五班三代”为演出班底,“昆四班”罗晨雪、胡维露挑梁“全本”饰演“杜丽娘”、“柳梦梅”。“昆三班”梅花奖得主吴双还在剧中分别饰演“判官”和“完颜亮”,剧团所有优秀青年演员全程参与全本的创演,上昆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优势由此得到充分发挥。
全本《牡丹亭》最大限度保留了原著的历史品位与美学风范,保留了原著的戏剧冲突、人物性格与思想精髓,被誉为对“汤翁原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杰出成果”。有专家表示,“上昆的演出,圆满解答了人们关于全本演出的种种疑问。可以说,汤显祖逝世400年来,上昆的全本《牡丹亭》是最贴近于原作的一个演出版本。它使经典的《牡丹亭》在当代舞台上,得到完满的解读和完整的复归。它以壮丽而璀璨的一章载入了《牡丹亭》演出的史册。”
该剧以忠于原著精髓、“只删不改”之原则演绎原汁原味的瑰丽曲词,保留了原著每出戏结尾的“集唐诗”,薛能、柳宗元、杜甫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通过剧中角色之口自然呈现,既彰显了昆曲诗意的特质,又让观众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成为一部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典藏。
短短两年内,全本《牡丹亭》演出近60场,足迹遍布抚州、上海、银川、北京、郑州、潍坊、遂昌、澳门、西安、温州、无锡、香港、广州、深圳、武汉,以及法国的波尔多、巴黎等世界17个城市和重要艺术节。2023年,全本《牡丹亭》入选文旅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晋京演出一票难求,线上同步在53个平台直播,观看人次高达1358.82万。2024年,又光荣入选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登上第52届香港艺术节,并作为开幕演出亮相第22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所到之处皆是口碑载道,反响热烈 。2024 年中法建交 60 周年之际,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框架项目的全本《牡丹亭》精华版亮相法国波尔多与巴黎,大获成功。全本《牡丹亭》在传承与传播上的努力,彰显了昆曲“讲好中国故事”的智慧。
当前,剧团成立了文华奖备赛小组,在导演郭小男的带领下,围绕剧本结构、表演神韵、舞台节奏、艺术完整性等方面精雕细刻。在老艺术家的指导下,演员团队锤炼每一处唱念做打,不仅要求程式化表演的精准规范,更是要通过表演形式传递情感内核,将传承至今的人物形象、情感流动和精神追求刻画得日臻完美。
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除了演员在表演方面不断提升追求之外,与此同时,《牡丹亭》的乐队也扩充人数,增强了音乐张力,更为凸显音乐与剧情的丝丝入扣。在舞美方面,将“一景到底”的理念进行优化。服装道具也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增补。光影叙事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持续呈现“诗性写意”的中华美学精神过程中,更烘托出意境美。
对于参评文华奖,上昆老艺术家也充满期待与希冀。岳美缇表示武汉股票配资开户,在一步步见证罗晨雪、胡维露两位青年演员在压力中蜕变、绽放出自信光芒,感到极其欣慰。张静娴认为,此番《牡丹亭》冲刺文华奖,也为整个团队凝结了强劲的前行动力,推动经典剧目以更完美的姿态呈现在舞台上。将全本《牡丹亭》搬演成功,且又登上文华奖这一全国最高政府奖的主角舞台,不仅展现了上昆的文化积淀和全团功底,也彰显了将优秀经典剧目传承下去的决心。
粤有钱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